您的位置:首页 > 美食 > 正文

“盘欧羊”诞生记

来源:甘肃日报     时间:2023-09-09 15:46:13

八月的玛曲,草原如画,山花馨香。在这丰收的季节,喜讯传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郎侠博士团队,经过23年攻关,初步育成遗传性能稳定、外貌特征一致、体格高大、生长发育快、放牧性能强、耐粗饲、抗逆性强的盘欧羊新品种群。

种质资源是畜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解决种质资源“卡脖子”问题,是玛曲县乃至甘南州实现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郎侠,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羊学分会理事,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理事。为研究欧拉羊,从2000年攻读研究生开始,郎侠就成了玛曲县欧拉乡的常客。围绕藏羊种业可持续发展、高原生态良性循环等重大科技问题,郎侠和他的团队数十年如一日,吃住在牧场,成天与欧拉羊打交道,研究它们的生物学特征,记录科学数据,年年选育,压茬推进,最终促成了盘欧羊的诞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做强“芯片” 推动藏羊种业振兴

选育藏羊优良品种,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是郎侠及其团队常年朝斯夕斯、念兹在兹的事儿。

在郎侠看来,正如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样,藏羊品种的纯良,是生态畜牧业的“芯片”,更是推动甘南藏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

甘南州玛曲县欧拉乡,是欧拉羊的发源地。“欧拉羊耐高寒、生长快,体大膘肥肉多,且肉质细腻,肉味鲜美,是大自然赋予玛曲草原的重要财富。”说起欧拉羊,郎侠如数家珍。

郎侠团队以玛曲县欧拉乡畜合隆欧拉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核心育种基地,以欧拉羊遗传资源为基础,采用本品种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适当导入欧拉羊野生近缘祖(盘羊)基因的基因组聚合育种技术,构建了基因双向流动的核心群开放式联合育种体系。

团队由4名博士、10名硕士、6名教授、8名在读研究生组成。团队围绕高原生态肉羊产业中的重大科技问题——藏羊种业可持续发展和高原生态良性循环,建立了常规育种技术与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的育种平台,培育藏系绵羊新品种盘欧羊,该项目已列入甘肃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强化种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内容。

在郎侠团队的努力下,2017年,畜合隆欧拉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级合作社,依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的技术和项目支撑,开展优质欧拉羊的选育及藏羊新品种(系)培育、藏羊改良、新品种扩繁、良种推广,向周边牧户进行优质欧拉羊的供种和复壮。同时,对专业合作社社员及周边牧户开展科学养畜等综合技术培训,欧拉羊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市场信息咨询等服务。

“通过科技培育种业,种业助推产业,为青藏高原草地生态肉羊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郎侠说。

品种培优 促进可持续发展

牦牛藏羊毛色杂乱,体型偏小,一代不如一代,牛角羊角畸形……这些症状的出现,预示着牦牛藏羊品种出现退化,畜牧业发展开始走下坡路。

“其实,这种问题在牧区普遍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种群串换,没有培育推广良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近亲繁殖’。”对于牦牛藏羊品种退化的现状,郎侠给出了科学的解释。

少养畜、养好畜是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巩固生态畜牧业地位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郎侠团队完成和承担绵羊遗传资源评价、藏羊育种、青藏高原生态畜牧业研究项目10余项。编著的《欧拉羊的选育与生产》《欧拉羊产业化技术》《藏羊养殖与加工》《藏羊生产技术百问百答》《欧拉羊选育与高原肉羊业》等著作填补了国内外藏羊选育、生产管理、产品加工等系统理论和技术实践方面的空白,为青藏高原藏羊选育及生产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多年来,郎侠团队向青藏高原藏羊产区累计推广良种欧拉羊种公羊5000余只,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500余万元,提纯复壮藏羊30余万只,产生间接经济效益7.5亿元。

产业兴旺 助力乡村振兴

“这只10个月大的公羔体重已经达到了243斤,我们将盘欧羊公羊作为肉羊,同一个年龄段的盘欧羊肉羊比欧拉羊肉羊能多产出20%的肉。”郎侠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多年来,郎侠团队开展多轮试验,不断探索和改进多胎藏羊饲养管理技术。融合科技培育种业,种业助推产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途径,一方面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另一方面推动高繁技术,推进牦牛“一年一犊”、藏羊“两年三羔”,最终突破了产品多而不精的发展瓶颈。

盘欧羊新品种的培育,为青藏高原草地生态肉羊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遗传资源基础,为牧区振兴夯实了种业基础。

据郎侠介绍,盘欧羊生产性能表现为:羔羊初生重5.2kg,比欧拉羊羔羊初生体重高出30%;当年羔羊3月龄断奶后育肥期日增重240g,比同龄欧拉羊羔羊重出70g;18月龄公羊屠宰率54%,比同龄欧拉羊公羊屠宰率高出12%;18月龄母羊屠宰率50%,比同龄欧拉羊母羊屠宰率高8%;群体繁殖率115%,比欧拉羊高出30%。

据了解,甘南现有盘欧羊新品种群规模为核心群6000余只,扩繁群3万余只,年供种4000余只。

相关文章